close

聽覺的發展和語言的學習具有密切的關聯性,人類從胎兒開始即接收著各方聲音的刺激,以做為親疏關係的辨認以及聲音模仿的起點,而隨著幼兒的成長,則會更進一步發展為語言的模仿與學習。對一歲以前的幼兒而言,聽覺是另一種人際關係的接收器,除了實質的撫摸、擁抱之外,幼兒也會利用周遭親人的語調以及各種聲音來感受愛及安全,所以,幼兒的聽力發展對日後感情、人際關係以及語言、智力等都有深遠的影響。

 

胎兒在媽媽肚子裡五個月大的時候就具有聽力,他能從體內聽到媽媽的說話聲、媽媽的心跳、呼吸、吃喝,甚至是體內各器官運作的聲音,例如最靠近他的腸胃蠕動聲等等。除了來自母體內的聲音之外,胎兒也能接收到外界的聲響,只不過隔著媽媽的腹壁以及厚厚的一層羊水,再加上母體內各種聲音的干擾,等傳到胎兒的聽覺感應器時已是微弱而且相當模糊了,所以在這個階段,母體的狀況是影響胎兒聽力的主要因素,也因此有所謂的胎教音樂以安撫母親的情緒,還有鼓勵母親多和胎兒說話的胎教理論。

 

雖說胎兒在母體內即具有初步的聽力,但控制理解及辨識聲音意義的聽覺中樞則從出生後才開始發育。新生兒會因突發的聲響而受到驚嚇,例如關門或重物掉落的聲音,而音量過大也會讓寶貝容易煩躁,例如大聲說話,新生兒對類似子宮內的聲音較具有安全感,如媽媽說話聲、心跳聲等,所以當寶貝哭鬧不安時,如果能聽到母親的聲音,或是讓他聽到心跳聲,可以達到安撫的效果。從三個月大開始,聽到熟悉的人說話,寶貝會有高興的反應,對陌生或新奇的聲音則會追尋音源,和剛出生時依語調及節奏來辨認母親聲音的方式不同,這個時候的嬰兒開始具備記憶及分辨聲音情緒或意義的能力,可以試著在不同的方向對新生兒說話,或是時常哼唱輕柔的歌曲、播放音樂等,如果能有計劃地提供各種不同節奏、音調的音源,如鈴噹、有聲音的玩具、輕輕的拍打聲等,可以刺激寶貝的聽覺發展及辨識能力。

arrow
arrow

    風車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